2019年5月,教育部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》,确定宣传主题为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”,提出促进幼小协同,双向衔接,对适龄儿童的入学准备教育日益重视。
而在人口红利、消费升级和教育前置等多重驱动力下,2019中国幼小衔接市场规模已接近500亿元,预计2022年将达800亿元。
究竟中国家长是“佛系”多还是“抢跑”多?
是选择“放任自由”还是“提早适应”?
2019年10月26日,《2019中国幼小衔接行业调研白皮书》(下简称“白皮书2.0”),通过2176名幼小衔接群体的调研样本,对该群体的认知、需求、教育理念等进行了全方位分析,从中给出了答案。
近7成家长对幼升小感到焦虑
月收入超3万元群体尤为严重
根据白皮书2.0数据显示,在幼小衔接阶段,近7成家长会感到焦虑,焦虑程度相比2018未有缓解。
其中,一线城市焦虑程度尤为严重,特别是北京、上海等发达城市,焦虑程度远超平均水平。
除此之外,报告中更发现,收入越高的群体,焦虑感越深,月收入超过3万的人群,有将近1/4感到“非常焦虑”。
不难发现,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焦虑与重视程度与日俱增,特别是深受高等教育影响的中产人群,往往更有“远虑”,早早选择通过幼小衔接教育帮助孩子平稳过渡,培养入学自信,并且不断加大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投入。
知识启蒙还是能力培养
中国家长的矛盾与焦虑
从幼儿园的“玩中学”转为小学的“专科学习”,家长一方面担心孩子能否适应并且跟上学习知识的进度。另一方面,亦担心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、坐不住、上课不认真等能力、习惯、规则意识上的问题。
但比起长远的能力培养,大部分的家长还是优先选择了知识启蒙作为短期冲刺的选择。
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家长,近9成的家长认为提前进行学科知识学习“很有必要”,甚至超过5成的家长认为“需要尽量多学”。
其中,拼音识字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,受到7成家长的重点关注,紧随其后的则是数学和英语需求。由此可见,幼小衔接的知识启蒙刚需强烈。
然而,在深入挖掘家长需求之后,白皮书2.0发现,相比2018年,有一部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已经悄然改变。
今年家长们对“幼小衔接课程的重点应是学习知识”表示“十分认同”的比例下降5%,而对“幼小衔接重点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、表达能力、专注力、生活习惯等”十分认同的比例则上升了13.8%。
选择知识启蒙还是能力培养,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家长而言,这个问题或许仍未有标准答案。
理想和现实存在大落差
优质幼小衔接空间巨大
除了知识启蒙和能力培养的“选择难题”,在报读与否的问题上,家长同样出现矛盾。白皮书2.0的数据显示,超过7成家长对幼小衔接课程有所认知,近9成家长觉得“需要报读”,还有4成家长认为“一定要报读”。
但在实际的报读上,通过专业机构培养学习能力的家长比例不到50%,整体报读幼小衔接的比例仅有35.4%,远低于家长报读意愿。
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报读意愿与报读行动落差呢?
深入分析,发现觉得有必要报读但最终未报读的家长中,最为担心幼小衔接机构的知识性内容太多,其次则担心孩子压力大或课堂太枯燥,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。
虽有报读需求,但大部分家长尚未能找到符合自己预期的优质机构。家长意愿和实际行为落差如此之大,可见家长需求与市场供给间存在的矛盾。
一方面,专业幼小衔接机构以线下教点为核心,扩张缓慢,难以全面覆盖;另一方面,依托市场需求兴起的大批小型机构,教学理念与教学质量良莠不齐,给行业专业化和师资力量带来挑战,也造成部分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教育的错误认知。可以预见,未来专业化的优质幼小衔接教育前景广阔。
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
倒逼幼小衔接行业升级
不过,从整体来看,中国家长的幼小衔接理念已经逐步转变,从单纯要求“提前学”到更关注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。这一观念的改变,也意味着,家长对高质幼小衔接教育的需求将会逐步倒逼行业前进。
调研显示,家长对幼小衔接课程中培养孩子长期受益的“软实力”的课程设计最感兴趣,包括专门的思维训练课程、能力培养内容等。另外,期望幼小衔接课程可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,结合低龄孩子特点设计课程,引起孩子兴趣同时培养孩子能力,避免出现家长普遍担心的课堂太枯燥等问题。
这也意味着,激发能力和学习兴趣的课程设计已成为吸引家长报读的关键,幼小衔接教育升级势在必行。未来,幼小衔接机构应注重专业性、综合性和延续性,突破学前突击班的概念,才能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。
以孩子的健康生长为核心,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方法,也许是未来幼小衔接发展的主要方向。
博雅公学全日制幼小衔接课程,让孩子自主管理、独立自信、自主学习,培养良好习惯,为小学做好坚实基础。
小衔接·大未来
TRANS课程
满足幼升小四大需求
适应小学环境
提前进入小学生活模式,减少入学后陌生环境所产生的焦虑感。
培养学习能力
提高注意力、记忆力、阅读能力、思维能力等,培养孩子的好奇心、探究欲、自信心,乐于并善于思考。
储备基本的数学、语文、英语等学科知识,创造成为优秀小学生的条件。能适应小学快速的教学进度,保证学习成绩、建立自信,达到课堂听讲、完成作业的基本要求。
培养良好学习习惯
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、学习习惯、思维习惯、时间观念、书写训练、生活自理、礼仪情商等,学会交往与合作。
提升综合能力
视听觉能力、运动协调能力,以及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特长,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。
课程设置
[游戏+体验,认知+能力,全面发展]
语言表达课程
趣味拼读、早期阅读、口才、演讲、戏剧表演、英语等 。
思维逻辑课程
趣味数学、思维训练等
质能力课程
科学探索、机器人编程、创意美术、彩泥、轮滑、绘画手工、音乐律动、陶艺制作、美食厨房、注意力训练、围棋等。
社会实践课程
采摘、滑冰、快乐植树节、消防逃生演练、礼仪、参观博物馆、种植多肉植物、跳瘙市场等。
五大课程特色
01.思维
会听讲、能回答、敢提问
良好坐姿及书写习惯
02.阅读
自主阅读逐步培养
拼音系统学习
数学思维基础
03.注意力
能够集中注意力
专注听讲
04.人际交往
适应学校硬件环境改变
周边环境熟悉
人际环境适应
05.自我管控
能够根据目标自觉行动
主动坚持
主动调节情绪等